
封面新闻揭小天才儿童手表成中小学生“社交通货”千里马配资,也带来沉迷风险、攀比心理及灰色交易产业链等问题

据封面新闻报道,近日,小天才儿童手表因其独特的社交设计,成为中小学生群体中的“社交通货”,但随之而来的沉迷风险、攀比心理滋生及灰色交易产业链等问题,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这款本以通话、定位为核心功能的儿童安全设备,正逐渐偏离初衷。
小天才手表屏蔽了微信、QQ等主流社交软件,却推出“轻触加好友”的专属社交机制,用户只需碰一碰手表或输入ID即可建立联系。其内置的点赞、等级体系成为关键争议点,例如点赞数直接衡量社交地位,60万赞以上账号被尊称为“大佬”千里马配资,拥有“大佬好友位”成为孩子们的社交资本。
等级差异进一步加剧竞争,11级以下用户每日仅能点5个赞,21级以上方可点20个,而每个账号每日最多接收3000赞,低等级用户若无“人脉”难以快速提升影响力。
为冲击高赞和高等级,不少未成年人投入大量时间精力。12岁学生翔翔透露,他曾在暑假每天花费4-6小时活跃在社交圈,刷满3000赞需近半年才能达到60万赞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经记者走访调查发现,闲鱼等平台充斥着账号售卖、代运营、刷赞等服务,125万赞的账号售价高达1200元,代运营一周收费30-50元,第三方“bot”工具80元即可购买,可实现自动刷赞、抽取权益卡等功能。提供这些服务的,不乏洞悉规则的同龄“小商人”。

对于小天才手表产品设计是否符合法律合规性问题,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、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,从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角度看,该法要求针对未成年人的产品需防范沉迷、规避不良导向。小天才手表的点赞、等级体系易诱导孩子攀比和长时间使用,且未设置有效的沉迷干预机制,也未对社交功能加设监护人监管的强制权限,属于未充分尽到未成年人保护责任,而非单纯的功能与宣传错位。
新京报也对此进行了评论,这类“儿童社交”功能突破商业伦理底线,既助长虚荣攀比心理,扭曲未成年人金钱观,又加速网络沉迷,背离儿童手表的安全保障核心价值。
目前,部分家长已采取限制使用措施,如与孩子约定每周仅周末可使用3小时左右。社会各界呼吁相关部门明确儿童手表功能红线,出台针对性规范,遏制娱乐化、攀比化设计倾向,打击灰色交易。小天才公司也被要求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,及时处置违规行为千里马配资,回归产品保障儿童安全的本质,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的使用环境。
创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